优质答案1:
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最小的儿子,汉武帝临终托付霍光,要他周公辅政,好好辅佐刘弗陵。刘弗陵七岁多点继位,史称汉昭帝。
汉昭帝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燕王刘旦因没当上皇帝,很是怨恨,就有心除掉霍光,废了昭帝,自己做江山 ,他勾结上官桀,桑弘羊等人陷害霍光,可是汉昭帝非常信任霍光,不久被十四岁的汉昭帝识破阴谋,在霍光的帮助下,诛杀了上官桀,桑弘羊等人,刘旦自杀。
#p#分页标题#e#霍光基本掌握朝政大权,汉昭帝尽管很精明,霍光给他带来的压力自然是很大的,从七八岁开始当皇帝,他的心理承受可想而知,在位十三年后,汉昭帝去世了,终年二十一岁。并没有看到说这位聪明的皇帝是怎么死的。也有人说是霍光给害死的,可是如果是霍光害死的,霍光却没有自己做皇帝,而是又立了刘贺为汉宣帝。也有说汉昭帝刘弗陵是因压力太大造成猝死。不管怎么说,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,国家安定,人民太平,是个好皇帝!
优质答案2:
关于汉昭帝刘弗陵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,有病死说,有霍光害死说。正史上的解释是正常病死,终年二十一岁,在位十三年。野史上多传是被霍光害死的,是说汉昭帝刘弗陵已经长大,想独缆朝政,霍光害怕失去权力,便暗中加害致病而死。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,但我侧重于刘弗陵是在心理上长期受到压抑,导致精神压力得不到释放,甚至长期生活在对霍光的恐惧中,而且从小参与紧张的权力斗争,从而产生疾病,不治而亡。
历史上关于汉昭帝刘弗陵的资料很少,只说他八岁继位,少年英明明辩忠奸,保护了霍光,铲除了上官桀等,最后就是死亡后无子,霍光立了一个昌邑王刘贺。汉宣帝以后被文人士大夫被冠上个“昭宣之制”,其它什么资料都没有,连件坏事都没有,感觉他好象只是一个过客。
八岁成了孤儿,在心理上受到严重伤害刘弗陵是汉武帝老年得子,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63岁了。汉武帝一生英明伟大,但也十分孤傲自负,而且也十分残暴。刘弗陵三岁时便发生了“巫蛊之祸”,造成太子刘据起兵反抗,失败后自杀。汉武帝的其他几个儿子都不器,李夫人的儿子刘髆也因此受到牵连,死在了汉武帝前面,无奈只好立幼子刘弗陵。
刘弗陵是钩弋夫人的儿子,钩弋夫人是继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。但是,在“巫蛊之祸”中汉武帝好象看到了她的影子,所以联想到自己的幼年登基受到祖母、母亲掣肘的情景,以及吕后干政的先例,为避免出现“子幼母壮”的祸端,便下令处死钩弋夫人,以绝后患。
这个事虽然汉武帝做的有一定的道理,但肯定对刘弗陵在心理上造成很大伤害,八岁的孩童是有记忆的,他肯定看到了残酷。接着汉武帝就死了,刘弗陵彻底成了孤儿,虽说由长公主(鄂邑公主)进宫抚养,但那与亲生母亲的抚养肯定是不一样的,他不敢随意撒骄和淘气,刘弗陵肯定感到孤独和无助。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一个八岁的孩童,正是需要在父母面前撒骄的年代,周边却没有一个亲人,生活在深宫大院的情景。他在背后能不想念他的父母吗?梦中能不想钩弋夫人吗?
少年便过上紧张的权力斗争生活汉武帝把刘弗陵托孤给霍光,并留下金日鄲、上官桀、桑弘羊等四位辅政大臣。这四人都是汉武帝的股弘大臣,在汉武帝活着时都非常能干,可汉武帝死了,谁也不服气谁,便开始了权力斗争。刘弗陵虽然贵为皇帝,可他还是个小孩子,首先想到肯是安全,所以他不得不加入到这种斗争中。
金日鄲死的早,辅政一年便死了。霍光是大将军,总缆国家大权,上官桀是车骑将军金日鄲的副手,与霍光是儿女亲家,桑弘羊为御史大夫。刘弗陵十三岁时上官桀想让他六岁的孙女入宫当皇后,结果霍光反对,上官桀便通过长公主(鄂邑公主)的情夫实现了目的,让孙女当上皇后。想想,在这桩婚姻中刘弗陵肯定不满意,一个十三岁,一个才六岁,能知道点啥?六岁的小女孩,你就是长的象朵花一样,也不会引起刘弗陵啥兴趣。但刘弗陵必须接受,因为他没有自主权。
第二件事是刘旦谋反的事。刘旦本来就是一个狂妄的家伙,“巫蛊之祸”发生时便向汉武帝上奏带兵进京平叛,结果被汉武帝申诉了一顿。现在仍不死心,一心想取代汉昭帝。自从在孙女立皇后这件事上遭到霍光反对后,上官桀便与霍光产生了间隙,而且后来由于为亲属封官霍光不许两人矛盾更大。桑弘羊也由于和霍光政见不和,再加上为求亲属封官霍光不同意,与霍光产生了矛盾。而长公主(鄂邑公主)则是由于情夫得不到封侯而不满霍光。
所以刘旦、上官桀、桑弘羊、长公主(鄂邑公主)几股势力联合在一起便想扳倒霍光,一起弄了一封刘旦的假举报信,举报霍光准备发动政变。由上官桀趁霍光不在朝之际上报给汉昭帝,结果由于刘弗陵识破了上官桀的诡计,保护住了霍光,这一年刘弗陵才十四岁。然后汉昭帝就远离上官桀一党,亲近霍光。
#p#分页标题#e#第二年九月,上官桀等的不死心,四人一起定计准备除掉霍光。由长公主(鄂邑公主)宴请霍光,在霍光赴宴时把他杀了,然后废掉汉昭帝。结果计划被长公主(鄂邑公主)手下一个叫燕仓的人告了密,霍光和汉昭帝决定先下手为强,将上官桀、桑弘羊等一网打尽,并夷族。长公主和刘旦自知罪责难逃,也自杀了。九岁的上官皇后由于年幼,而且是霍光的外孙女,没有被废黜。
在这一系列的政治权力斗争中,我们不道还是少年的刘弗陵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,也许他确实很聪明,能够识别忠奸,但肯定会很紧张,神经时常绷的紧紧的,一招不慎必定招致灭顶之灾。最让人搞不懂是长公主为什么会参与此事,难道她不知道只要将汉昭帝刘弗陵抚养成人,她便会得到天大的好处吗?上官桀把自己孙女都嫁给汉昭帝了,还会去找一个行为乖张的刘旦吗?
霍光真的对汉昭帝忠心不二吗?刘弗陵真的十分信任霍光吗?霍光对汉昭帝究竟咋样,史书上一直都说好!!忠心不二的辅佐汉昭帝治国。汉昭帝也对霍光十分信任,把国家治理的很好。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事,万历皇帝和汉昭帝年岁差不多,九岁登基。张居正和霍光差不多,都控制着朝政。可张居正的权力和霍光比起来要小的多,他不敢随意废掉皇帝,而且万历皇帝的老妈李太后还活着。就这样万历就活的十分压抑,张居正一死万历立马抄了他的家。当然了万历也留下个昏君的名声,那么刘弗陵不可能对霍光一点意见都没有。
平定内乱后霍光独缆朝政,深得汉昭帝刘弗陵的信任。不但霍光权倾朝野,“威震海内”,他的儿子霍禹、侄孙霍云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,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,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,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,堂兄弟、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,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、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。至此,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。
在这里我们看到,霍光已经掌控了西汉的朝庭。这时候汉昭帝刘弗陵已经十五岁了,在接下来的六年里正处于青春叛逆期,那他会老老实实听霍光的吗?自己家的孩子在这个时候还整天同父母顶嘴,何况是皇帝。那为什么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他不满霍光的事呢?恐惧!只有恐惧才会这样,上官桀、桑弘羊被灭族后让汉昭帝刘弗陵看到了恐惧,特别是长公主(鄂邑公主)和刘旦也自杀后,彻底让刘弗陵对霍光产生了恐惧。因此我们可以说刘弗陵后来这六年是在恐惧中生活,所以他什么事都听霍光的,对霍光的任何安排都不提意见。
别的事不知道,史籍资料上没有记载,但有一件事是有记载的,就于关于上官皇后的。说霍光为了让刘弗陵专宠他的外孙女上官皇后,增加怀孕的机率,不让其他后宫嫔妃服侍汉昭帝,并且命令宫女们全部穿上“穷绔”。什么是“穷绔”,也就是有前后裆、系带很多的一种内裤,不方便解开,防止汉昭帝跟宫女偶然暧昧。大家知道,汉朝的时候裤子还没有裆呢,是用带子系的,还叫绔。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霍光的专权程度,已经全面干予刘弗陵的后宫了。
汉昭帝本来就对这桩婚姻不满意,在上官桀内乱处理后就更讨厌上官皇后了,何况那一年上官皇后才九岁,即使到刘弗陵死时她才十五岁。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还未发育成熟能引起刘弗陵多大兴趣?而刘弗陵正值十七八、一二十的青春年华,天天看着一大群美女而不能亲近,不活活憋死才怪。因此刘弗陵至死都没留下一个子女,我看是他压根就没和任何女子有性生活。我们看白痴皇帝司马衷还知道干那事,留下几个儿子。万历皇帝在十六七岁时的一次冲动,也留下一个让他羞愧一辈子的太子。
我们再来看汉宣帝时,与霍光同车时看到霍光的背景就觉得“如芒在背”。汉宣帝可是民间长大的皇帝,社会上的好事、坏事都见过,有一定的社会阅历,而且也娶了媳妇,并有儿子,岁数已经十八九了。按说他是霍光一手扶上去的,应该感恩戴德才是,可他却十分忌讳霍光。
再看汉废帝(海昏侯)刘贺,当了二十七天皇帝,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坏事,平均一天四十八件,这可能吗?我们现在的人一天也干不了这么多事。实际上就是刘贺岁数大了,不听从霍光的安排。
#p#分页标题#e#长公主(鄂邑公主)本来是刘弗陵的抚养人,她活着刘弗陵在宫中还多少有点温暖,可她一死,刘弗陵一个亲人都没有。可以说他在后宫中看见的都是敌人,因此他能不生活在恐惧中吗?所以他不信任何人,也别说亲近女子了。关于汉昭帝的后宫生活很干净,历史没有任何奇闻乐事的记载,不能不让人怀疑是经霍光处理过了。
结论:汉昭帝刘弗陵不是正常的很病死了,即是不是霍光谋害,也是由于长期的心理紧张和精神压抑导致生病致死的。汉武帝说刘弗陵小时候身体强状、脑子聪明,说明基因不错,若要在健康的家庭环境成长,不至于会年纪轻轻就死亡,这也是英明一世的汉武帝的悲哀。
二、刘弗陵是因为生活得不爽,被霍光憋屈死的吗?优质答案1:
汉昭帝刘弗陵被霍光“憋屈死”的说法有点夸张,证据不足。题干的这个说法可能是针对两件事,一是刘弗陵的皇权,基本上由霍光代行,自己形同傀儡;二是霍光严重干涉刘弗陵私生活,连宠幸女人都要受到管制。不过这两点都不足以证明,他活得很不爽,更不能证明他是被霍光憋屈死的。
汉昭帝是汉武帝的幼子,即位的时候才七周岁。汉武帝临终留下遗言,让霍光出任大司马大将军,辅佐刘弗陵。由于年龄问题,汉昭帝一朝的大权,基本都掌握在霍光手里。汉昭帝驾崩时只有二十岁,没有留下子嗣。
对于一位二十岁的皇帝来说,似乎完全有能力亲政,也早该留下子嗣了,去世得也太早了,似乎有阴谋的影子。除非有惊人的证据出现,按现有资料,无法证明刘弗陵与霍光之间存在龃龉。
霍光秉政,汉昭帝对他表现出来的是信任汉昭帝与霍光的关系,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自后元二年至元凤元年,这段期间,上官桀、桑弘羊勾结鄂邑长公主,企图谋害霍光。后来又勾结燕王刘旦,准备废黜汉昭帝,改立刘旦为帝。第二阶段为政变未遂后,汉昭帝对霍光无条件的信任。
上官桀曾经趁霍光休假,让人向汉昭帝递交了一份弹劾书,控告霍光擅自调兵,意欲谋反。第二天早朝,霍光得知信息,吓得不敢参加朝议。汉昭帝让人叫来霍光,直言不讳地说,这份弹劾状是诬告。霍光惊问汉昭帝,他如何得知?
汉昭帝说,告你非法调兵的事我知道,并不违制,时间也就是十天前的事,身在北方的燕王何以这么快知道?分明是有人冒用燕王的名义,上了这道奏折。他一句话,让霍光及满朝的大臣佩服得五体投地,此时汉昭帝只有十三岁。
此后,上官桀等又多次诋毁霍光,汉昭帝为此大发雷霆,明确地说:“大将军忠臣,先帝所属以辅朕身,敢有毁者坐之。”
针对汉昭帝的政变破产后,汉昭帝更加坚信霍光的忠心,他也选择了对霍光毫无保留的信任。他将霍氏子弟,纷纷提拔为侍中、宿卫、中郎将、卫尉,完全将自己的生命安全,交给了霍光。
可见,霍光对汉昭帝的忠心是不打折的,汉昭帝对霍光的信任也是毫无保留的,不存在憋屈死的可能。
汉昭帝其实能控制得了霍光的霍光虽是权臣,但他要是想反制皇权难度是很大的,只要汉昭帝愿意,他随时都能拿下霍光。一份伪造的弹劾书,就能把霍光吓得不敢见汉昭帝,足见,大臣的权力再大,也是皇帝授予的,一句话就可以收回,包括命。
上官桀等人为何发动政变?就是因为他们发现,自己根本左右不了汉昭帝,汉昭帝不光聪明,还有自己的思想。这样的皇帝,岂能轻易做傀儡?
霍光权势最盛的时期,是在汉宣帝即位初。霍氏一族完全掌控了兵权,以及皇帝的“保安工作”,即便这样,汉宣帝只用了一年的时间,就让庞大的霍氏家族灭族!
所以,权臣再牛,在皇权面前就是一层纸!在汉昭帝与霍光的关系里,我们看到的是忠诚与信任,没有憋屈。
霍光干预汉昭帝私生活,不现实也可信《汉书》记载:霍光为了让汉昭帝独宠皇后,想出了一个“歪招”,他让所有宫中女子,一律穿“穷绔”。结果,汉昭帝除了上官皇后,谁也亲近不了,弄得直到驾崩也没留下一儿半女。
在西汉前,中国人还没有裤子,下身套两条裤腿,两条裤腿并不相连。“穷绔”的说法不一,有的说是“死裆裤”,也有的说是就是一种开裆裤,不过在阴部系了很多带子遮挡。
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,比汉昭帝略小。当年霍光为反对外孙女入宫,得罪了亲家上官桀。上官家族被灭门后,上官氏因为霍光的原因,并未受到牵连。
这就是霍光偏心,企图让汉昭帝独宠上官皇后的原因。
#p#分页标题#e#不过,这件事怎么看都不像真的。汉昭帝想宠幸谁,别说穿“穷绔”,就是穿铁裤都没用!再说宫中女子有几个不对霍光投怀送抱?霍光手伸得再长,怕也管不了这事吧?汉昭帝无后,最大可能性是汉昭帝身体问题。
汉昭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关于汉昭帝的死亡原因,史书只是说病逝,没有说明病因,也没有任何质疑,应该是正常死亡。
汉昭帝出生时,汉武帝已经六十二周岁,从医学角度看,这个年纪生子,对孩子的健康肯定会存在较大影响。包括汉昭帝无子,恐怕都跟这个有关系。
综上所述,没有证据表明,汉昭帝生活在霍光的阴影下。霍光对汉昭帝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,私心不排除,但不大可能做出导致汉昭帝绝嗣的事来。哪怕出于个人需要,霍光也会竭尽全力维护汉昭帝。汉昭帝憋屈死,不可信!
优质答案2:
当然,汉昭帝刘弗陵是被憋屈死的,被“大忠臣”霍光憋屈死的。首先,我们得搞清楚,霍光的行为符合忠臣标准不,做为一个忠臣,面对的君主还是很聪明的汉昭帝,行过冠礼之后,本该让聪明的皇帝亲政,这才是人臣本分,但是,霍光并没有还政的迹象,“昭帝既冠,遂委任光。”(霍光传)
从霍光传这句话的记载可以看出,昭帝已经被霍光挟持,不得不表现的对他无比信任,皇帝的哥哥姐姐都被冠上谋反罪名诛杀了,小皇帝就是个光杆司令,可以说是当管家的把老板都架空了,把小老板亲戚都干掉了,对小老板说,你姐、你哥都想取代你的位置,只有我对你是忠心的,老板除了表现对管家信任还能怎么样?学汉质帝?被一块毒饼撂倒?
霍光的行为不是没人看清楚,汉书五行志评议“上既已冠而不归政,将为国害。”东汉时人有“数读《汉书霍光传》看到是乱臣贼子欲谋废立的征兆”之感叹,司马光更是指责“专政而不归,此则光之罪矣。”就在霍光威风八面的同时,褚少孙还拍霍光马屁,歌颂他系黄帝后世而“王天下。”
再从霍光禁止宫女穿开裆裤而昭帝没有一男半女来看,宫女们得多么惧怕大将军才不敢起攀龙附凤的心啊!昭帝得多听话才心甘情愿做和尚素着啊!啧啧,看看,大将军威不威风?其实换位思考一下,谁要是觉得霍光是忠臣的话,让他代入汉昭帝的角色试试,做为皇帝连睡个女人的权利都没有,惨到绝后的地步,自己已经加元服行冠礼了还不许亲政,政出霍家,这样的忠臣谁敢要???
连皇帝房内事都管了,昭帝还有多少权利?差不多和同治帝一样。作为皇帝,最基本的想睡谁就睡谁都做不到,这皇帝不做也罢,咋会不郁闷死啊!霍光从头到尾都没有做到忠心为国,他历任的武帝、昭帝、废帝、宣帝四任皇帝,他忠于谁啊?谁都没有忠于,他上辜负武帝托孤之恩,下对不起昭帝的信任之情,更勿论废帝宣帝了,更是他掌中的傀儡,挟持幼主号令天下而已。
霍光被评价为不学无术,其实就是说他出身低微,文化修养有限,就从他宠爱霍显那样的货色,就可以明白霍光的品味如何,以婢妾为正室,也只有这种什么礼法都不计较的人才干的出来的,更何况还纵容霍显谋害皇后,这样的忠臣,哪个皇帝敢要啊?今天你谋害皇后,明天你是不是要谋害太子?谋害皇帝了?
他要是像金日磾一样,修身齐家,严亲宽人,把霍家子弟管好了,他家子弟会出去跟别人吹牛说:县官要不是我们家大将军,哪里会当上县官啊!【县官在汉代指皇帝。】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智商也有点欠费,如此骄横跋扈的子弟是谁养成的呢?是霍大忠臣吧,这样的忠臣敢要吗?
霍光传记载一件事:有次殿中有奇怪的事情发生,群臣都吓一跳,做为辅政的霍光不是去看顾皇帝安危,反而先召掌管玺绶的尚符玺郎,问他索要玺绶,尚符玺郎拒绝不给,霍光就想下手去夺,尚符玺郎手按佩剑说:臣头可得,玺不可得也!霍光只得悻悻放弃,不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,从尚符玺郎拒绝的事可见,刘家还是人心所向,臣子对刘家还是忠诚而不可动摇的。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,遇到问题,身为“忠臣”的霍光不是去看昭帝安危,却先索要玺绶,是不是其心可诛?这样的忠臣谁要谁拿去吧!可怜昭帝憋屈死,都没处说理去。就是这样。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。
三、你觉得汉昭帝刘弗陵是被霍光下毒害死的吗?优质答案1:
刘弗陵最有可能就是霍光害死的,只是史书不可能记载罢了,因为霍光至始至终都是忠臣的形象出现的。
#p#分页标题#e#刘弗陵一生都是傀儡,连自己跟哪个女人睡觉都无法自己决定,更别谈国事了,随着刘弗陵的年龄的增长,跟霍光矛盾就变得无法调和了,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。
很多人认为,杀了刘弗陵,霍光也不可能称帝,不能称帝这个是当然的,但是跟刘弗陵的死,没有什么关系,权臣杀皇帝,并不是为了马上称帝,还可能是为了自己安全,为了换一个更容易控制的皇帝,并不一定是为了马上称帝或者称帝。
宇文护杀了三个皇帝,是为了自己能马上称帝吗?显然不是,
如果这样说那周勃更没有理由杀皇帝了吧?不是照样杀了?董卓不是照样杀了皇帝?
在霍光的控制下,刘弗陵只有一个女人,那就是霍光的外孙女,也就是上官皇后,
刘弗陵十二岁时,立上官安的女儿为皇后,年仅6岁,
霍光为了把持政权,防止其她女人接触皇帝,因为后妃受宠,会有新一代外戚崛起,就能取代霍光。
于是禁止皇帝接触其她女人,甚至发明了内裤,也就是“穷绔”,给宫女穿上(理论上皇帝可以随意临幸宫女),
大臣和御医都看霍光的眼色行事,他们领会霍光的用意,上书昭帝,建议除了皇后外,皇帝应当少近女色才能保证龙体安康。他们让皇后下一道命令,为了龙体圣安,后宫的宫女不得侍宿皇上,这样除了上官皇后外,后宫佳丽没人侍宿昭帝。虽然上官皇后专房擅宠,却没能为昭帝生儿育女。
皇帝成年了,国家大事不能亲力亲为,宫内之事也不能插手,甚至想跟谁睡觉,自己都决定不了,这个皇帝很有些憋屈。
前74年,年仅二十一岁的刘弗陵驾崩,无子嗣。
刘弗陵驾崩后,霍光拥立十八岁的刘贺继位,刘贺比较激进,刚上位就想夺权,于是27天后,废了他拥立的刘贺,又拥立十八岁的刘询继位,是为汉宣帝。
刘询比较懂事,霍光为了试探他,假装交权,刘询识时务的拒绝了,所以霍光活着的时候,朝廷大事依旧霍光处理,六年后,霍光去世,刘询才亲政。
刘弗陵如果跟刘询一样,甘心做个傀儡,用熬死权臣霍光的方法,大概率是不会死的,但是,刘弗陵想要夺权,这样跟霍光的矛盾就尖锐了,不是霍光死,就是刘弗陵自己死,霍光肯定就想着杀了皇帝了。
霍光的权力多大呢?汉宣帝坐车,如果是霍光在旁边,那汉宣帝刘询就“如芒在背”,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,如果张安世驾车,汉宣帝就很坦然,要知道,张安世是千年老二啊,权力并不比霍光小。
优质答案2:
刘弗陵是西汉第八位皇帝。他是汉武帝刘彻最小的儿子,母亲是著名的钩弋夫人。刘弗陵登基时年仅八岁,由霍光,金日磾(di),上官桀,共同辅佐。刘弗陵在位期间减轻赋税,多次击败匈奴,乌桓等地,加强了北方的管理和建设。他励精图治,兴国安邦。在位的十三年百姓充实,四夷宾服。继文景之治后又迎来了昭宣中兴。然而却在年仅二十一岁时不幸病逝。
霍光是西汉著名政治家,大司马霍去病的弟弟,汉昭帝皇后外祖父,汉宣帝皇后之父。霍光经历了武帝,昭帝,昌邑王刘贺,宣帝四朝。受命于危难之际辅佐幼主,虽然位高权重,功高盖主,但昭宣中兴,功不可没。
对于刘弗陵是不是被霍光毒死的这一说法。我认为不是,具体原因如下:
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,霍光竭尽所能辅佐昭帝,但他长期把持朝政,处处压制刘弗陵,弄得昭帝很是郁闷。本是年轻气盛,血气方刚的年纪,却不能施展拳脚,昭帝的心情很差。史书上记载,刘佛陵是因为生病之后,因为长期被霍光欺负而郁郁寡欢,最后病死得。
霍光是没有毒死刘弗陵动机的。汉武帝死后,霍光,上官桀, 金日磾(di)三位大臣为辅政大臣。后因霍光和上官桀闹矛盾,他开始排挤上官桀。因为上官桀与金日磾(di)交好。所以霍光挤走了上官桀和金日磾(di),一人在朝中独大。霍光当时的权力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。所以在当时的条件和情况下,他是没有理由杀刘弗陵的。况且就算杀了刘弗陵,他自己也不可能当皇帝。
刘弗陵病死之后,霍光拥立了昌邑王刘贺为皇帝。结果刘贺不学无术,整日纸醉金迷,荒废朝政,祸国殃民,霍光于是废掉了刘贺,迎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为皇帝,是为汉宣帝。宣帝期间,霍光也是尽心尽力,殚精竭虑。后人如班固,司马光,苏轼等人,对霍光评价,其实是很高得。后来宣帝在匈奴归降大汉,回忆昔日辅佐有功之臣时,命人画了十一名臣的图像,把霍光排在了第一。由此可以说明霍光其实在宣帝心目中是非常重要得。如此看来霍光不太可能会是一个随便弑君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