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研究消费股,关注产品品牌变迁,学习消费品知识。把我判断消费品的方法论分享给大家。
从收入的角度,我们可以把消费品分为3大类:①劣等品,②普通商品,③奢侈品。
1.劣等品:随着收入增长,消费频次越低的商品,就是“有钱后不再会偏好选择的消费品”,会通过更高层级的消费代替他,例如:公交车、网吧。
2.普通商品:随着收入增长,过去不敢买的现在能买了。
3.奢侈品:随着收入再提高,偶尔也会消费一下超出自己能力的商品,或者溢价很高的消费品。
不过商品的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,例如“租房”,当我们没钱的时候,租房是正常消费,他是“普通商品”,当我们有钱后,能买得起房子,他就成了“劣等品”。例如“自行车”,从1980年的奢侈品,变成2000普通商品,到现在成为劣等品,大家有钱后更偏向购买汽车代替自行车出行。本文雪球“满mu山河”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,否则投资难盈利。
如果商品不能摆脱这个循环。那长期看来他的价值及附属价值会越来越低,从投资角度自然没有投资属性。
学会了看消费品的属性,我们再来聊聊具体投资。其实各大消费品牌的目标都是追求“凡勃伦效应”: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。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。商品价格定得越高,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。不是说真要成为奢侈品,而是成为消费者随着收入增长,成为更偏高的选择。
环顾四周,目前贵州茅台应该是大家公认的奢侈品了。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瞧不上茅台,那大概这个人是不懂消费股的。绝大多数消费品牌的终极目标就是茅台的奢侈品化、高端化、金融化……而且尽可能更长周期地维持这个品牌力。目前在这方面片仔癀挺接近。中药里其他的像广誉远、同仁堂想伴随老百姓消费升级,提高自己品牌调性,努力打造精品产品、高端产品、稀缺属性。甚至也渴望能像茅台一样赋予金融属性成为一般等价物。如果拿着精品中药都能够抵押贷款。那他们还愁销量吗?
所以投资成长性消费品公司时,关注消费品的属性升级。他只要在原先基础上能够升级,不一定是打造奢侈品,哪怕是从劣等品晋升至普通商品并站稳脚跟形成一定的护城河,这个上升阶段,他就有明确的投资价值。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了,这点金种子酒是明显符合的。很多人说金种子过去主营100元的酒,是低端酒长期没前途,这句话当然对。所以金种子酒现在推出的次高端馥合香系列,正是摆脱了原先的商品属性。投资抓大逻辑就可以了,其他一两天一两个月的股价波动、一两个不影响大局的小道消息,放他们一马,也是放自己一马。投资就该前期努力研究好股,买完后安心持有,享受生活,顺便品一品金种子酒
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只。
一是贵州茅台。
二是中国平安。
三是格力电器。
四是海天味业。
五是绝味食品。
六是上海机场。
七是中国国旅。
八是晨光文具。
九是双汇发展。
十是伊利股份。这些股票业绩好,规模大,影响力强。
觉得有用点个赞吧